一、专业概况(专业代码:51010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专业,契合《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省“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培养支撑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南京市“4+2+6+6”现代产业集群中四大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发展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创新采用“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融互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对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装配调试、检测认证、生产管理、维护维修,以及智能应用系统集成等岗位(群)的新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硬件测试等核心技能,使学生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全流程实践能力。
依托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优势,毕业生可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通信设备等重点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工作。毕业生发展空间大、就业环境好、工资待遇高。
·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并进行通信电子电路的制作;
·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程序的编写,并能进行程序调试;
·软、硬件联合调试;
·创新思维训练;
·电路和程序的创新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产品调测试的基本方法,具备产品软硬件辅助设计、维修、调测试、生产与装配的专业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职业核心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辅助开发设计、维修、工艺管理、调测试、装配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
三、办学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构建“创客教育+职业教育”双轨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深度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协同创新、项目驱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生产项目,培养具备电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开发、系统测试等核心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对接南京市“4+2+6+6”产业集群中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专业课程
五、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拥有智能技术应用与开发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嵌入式开发实训室、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训室。
(1)智能技术应用与开发实训室。该实训室校企联合共建,有机融合了51单片机、ESP单片机、传感器等控制器件,能开展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
(2)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能进行仿真与实操互动操作,强化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技能训练。
(3)嵌入式开发实训室。该实训室综合了STM32单片机、嵌入式技术、Arduino技术应用,能开展《电子信息系统项目训练》等课程。
(4)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训室。该实训室拥有PCB设计与制作实训装置,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与测试设备,能够满足《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与装调》等课程的教学需求。
六、主要就业岗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与研发企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可胜任电子信息产品装配、调试、测试及技术服务等岗位;经过1-3年实践积累后,能胜任产品维修、工艺管理及开发等升迁岗位。典型就业岗位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开发助理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生产管理专员等。随着南京市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本专业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通道清晰,薪资待遇优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名称及岗位介绍
1.电子信息产品开发助理工程师
·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并进行通信电子电路的制作;
·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程序的编写,并能进行程序调试;
·软、硬件联合调试;
·创新思维训练;
·电路和程序的创新设计。
2.电子信息产品测试员
·会使用频谱仪、网络分析仪等进行电子器件、设备的参数测试;
·对电子器件、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对电子器件、设备进行检修。
3.生产管理专员
·制定工作计划,监督执行;
·负责生产过程的人员安排、现场协调各类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生产障碍,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负责产品质量不良的数量统计、情况分析及提出改善对策。
主要就业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北京航天微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6902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恒电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飞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七、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技专业团队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与实践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一方面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国产芯片、软件应用,创客项目开发,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依托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等平台创建在线课程,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五年来,本团队成功建设市级一流专业1个、市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主持教改项目10项;指导省级大创项目4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荣获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微课比赛等奖项21项。创建在线课程8门,构建信息化课堂12个,启动校外实践基地10个,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
郭晓凤,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专业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京市教学名师,南京新工集团和南京机电产业集团优秀党员,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若干。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3次,参与江苏省教学成果申报获二等奖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讲课程有《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与装调》、《Arduino技术与应用》等。
李俊娇,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讲课程有《单片机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等。精通软件程序设计,获得 “蓝桥杯”第十届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电子设计与开发赛项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建设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主持面上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5篇SCI。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次。主持横向课题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20余项。
权海平,讲师,高级工程师,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承担《PCB设计及应用》、《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深耕教学改革创新,主持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论文5篇,主编教材1部,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0余次。同时追踪学科前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主持横向课题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10余项。
刘庆华,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专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与通信技术应用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嵌入式技术与应用》《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训练》等核心课程,擅长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发表《嵌入式技能竞赛在高职课程建设中的融合与实施—以STM32课程为例》等教研论文若干篇,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改课题《嵌入式技能竞赛在高职STM32课程建设中的融合与实施》,构建了基于竞赛驱动的课程评价体系。申请《一种教学用化学实验台》等实用新型专利若干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多次在省级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中获奖,致力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丁向琴,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承担《人工智能概述》等课程教学。曾主持过“十三五”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在省级期刊以上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院级重点课题、横向课题,多次参加过省、市、院级三创大赛并获奖,授权专利8件、指导学生授权专利10项,曾获得“南京市先进个人”、院级“优秀教师”、院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禹花宁,硕士研究生,助教,主教《劳动教育》,获2024年军训优秀指导老师、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指导老师等荣誉,参加张家口市社科联项目课题《基于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下的水污染排放交易机制构建研究》已结项,发表论文《基于场地空间有机融合构建的开放性探究》《潜意识形态下的社区交往空间逆设计思考》《构建室内景观生态综合体设计初探》《景感生态理念下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桥下景观构建研究》。
朱倩,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获2020年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23年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荣誉称号,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塑造优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研究、校级课题《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日常思政教育中》,发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与成因》《资助工作视角下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心理解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加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探究》等论文9篇。
八、专业建设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江苏省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竞赛、江苏省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技能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三年内获奖20余次,其中获得一等奖6次,二等奖10次。创客教育专业实践探索三年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申报专利152项,授权65项。
九、转本升学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转本率持续提升,转本院校包括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大学、淮阴工学院等。
十、优秀毕业生
孙修功——东台市现代中学
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为电子爱好者协会部长、荣获了江苏省技能竞赛“电子设计与制作项目”小组一等奖;蓝桥杯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SMT焊接技能竞赛个人优秀奖,等众多奖项,现任职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储祝颖——滁州来安第一中学
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校园焊接技能竞赛二等奖、校内微电影等相关比赛一等奖、蓝桥杯大赛江苏赛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组等奖、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一等奖、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南京赛区三等奖、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美总决赛最佳人气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16届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任BLE应用工程师。
魏黎明——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中学
2017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任2014级电子信息技术4班团支书,获“优秀学干”、“优秀团干”、“寒、暑假优秀实践个人”、“创客周一、二等奖”。顶岗实习入职江苏昆山群启电子有限公司,任单片机开发岗位助理工程师,自己组建团队创建上海猎砷电子有限公司。
朱安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六中学
201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第九届蓝桥杯省级三等奖、智能硬件与开发团队三等奖、全国沙排大满贯志愿者证书、2019届优秀毕业生。专转本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并考取本专业研究生。
杜昱萱——“蓝岛鹰”奖章获得者
2020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第二期双创先锋班的优秀毕业生,学院“蓝岛鹰”奖章获得者。在校期间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蓝岛创客空间工坊管理员,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十部。在校期间获得第十届江苏省机器人大赛高职组交叉足竞步项目比赛亚军(一等奖) 、第三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英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三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江苏选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第二十六届江苏省科技模型大赛拔河项目贰等奖、单人擂台贰等奖和双人擂台项目贰等奖等诸多奖项,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外观专利四项。
王洋洋——丹阳珥陵高级中学
2021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虚心好学,品学兼优两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双创班“优秀学员”、第二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最佳三维设计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大赛“三等奖”、第三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最佳作品展示奖,申请并授权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现就职于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22年度获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