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落实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培育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4月22日下午,机械工程系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蓝岛书院举办“书香铸匠魂 资助育匠星”主题活动。活动以书籍为媒,以榜样为镜,通过分享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工匠故事,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匠心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机械工程系党支部书记胡枫首先为师生们带来《国家脊梁》一书的精彩分享。胡书记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的感人事迹为主线,生动讲述了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的奋斗历程。“从仿制到自主创新,屠老用毕生心血诠释了什么是‘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担当精神。”胡书记深情地说,“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崇高境界,正是工匠精神的最高体现。”
随后,机制243班王浩宇同学以“37年精匠人生”为题,分享了南京工艺装备首席技师李家喜的故事。通过一组组精确到0.001毫米的加工数据,一个个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案例,王浩宇生动展现了这位普通技师如何用近四十年的坚守,在机床旁书写中国制造的精度传奇。“精密制造没有99分,要么100分,要么0分”——李家喜的这句箴言,让在场同学深刻体会到极致追求的专业态度。
数控243班王清同学则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报国人生。从放弃美国优渥条件毅然归国,到在戈壁滩上用算盘计算导弹数据;从白手起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到培养第一代航天人才,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壮举,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与爱国情怀的深度融合。
这些跨越时空的航天英雄、大国工匠的事迹,共同勾勒出中国脊梁的精神图谱。从钱学森的航天报国,到屠守锷的国之重器,再到李家喜的毫米匠心,他们用不同方式告诉我们:航天精神是使命的接力,工匠精神是技艺的传承。此次读书日活动通过书香浸润与榜样引领,不仅让工匠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更搭建起传统技艺与现代制造的对话桥梁。通过活动将阅读收获转化为成长动力,以匠魂铸就青春,用技能报效祖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匠心故事。
图:原智慧
文:原智慧
审核:胡枫